017年過半,生鮮電商行業洗牌的日趨明顯。巨頭出擊,小玩家的生存希望越來越渺茫。
由于標準化困難、成本風險高,生鮮電商的成長一直伴隨著虧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實現賬面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持續的虧損讓很多中小型生鮮電商終究難以為繼,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2017年度生鮮電商“死亡”名單》顯示,其中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宣告破產倒閉,包括:菜管家、鮮品會、美味七七、花樣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幫等知名平臺。
當然,死亡名單并不能給整個生鮮電商行業“判死刑”,實際上,雖然生鮮電商行業整體上依然處于虧損階段,但部分企業如每日優鮮、U掌柜的區域性盈利還是讓行業看到了曙光,而阿里、京東等巨頭對生鮮領域的投入也說明這是一塊必爭之地。與步履維艱的中小生鮮電商相比,獲得巨頭撐腰的玩家可謂風光無限,生鮮電商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阿里、京東領銜布局冷鏈基礎設施
作為阿里孵化出的重磅新零售樣板,盒馬鮮生近來由于馬云的親自站臺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隨著北京的兩家店先后開業,盒馬鮮生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5家,這個集“生鮮超市+餐飲體驗+線上業務倉儲+外賣平臺”為一體新業態,不僅是一塊新零售的試驗田,也是阿里在生鮮領域投下的一枚重要棋子。
生鮮產品屬于高頻消費領域,在如今電商GMV增速放緩,新用戶獲取難度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復購率高的生鮮產品自然被電商們緊緊地盯住。
8月3日,已經半年多沒有融資消息的生鮮電商行業傳出重磅消息,天貓向易果生鮮投資3億美元,易果生鮮完成D輪融資,此前阿里巴巴集團以及天貓已經先后參與易果生鮮三輪融資,此次融資將主要用于易果生鮮旗下安鮮達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張。
國內生鮮電商鮮有成功案例,核心就在于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損耗率居高不下,再加上不久前菜鳥與順豐那場頗受矚目的“互撕”讓阿里意識到,自己平臺上的生鮮賣家對順豐冷鏈物流的依賴程度太高,因此,重金布局冷鏈物流迫在眉睫。
安鮮達目前的運能是20萬單/天,易果方面預計在2017年,全面接手天貓平臺的生鮮訂單后,加上來自易果、蘇寧的生鮮訂單,安鮮達的冷鏈日運能將達到50萬單。至2020年,則將達到500萬單日運能,產地倉布局也會達到56個,承擔近2000億元生鮮訂單的宅配,預計屆時整體生鮮市場規模的1/3。
阿里重金押寶地方必然少不了京東的身影。除了投資天天果園和社區生鮮超市“錢大媽”之外,京東在生鮮領域也是動作頻頻。消息稱,2017年春節剛過,京東就在生鮮事業部之外組建了一支“秘密部隊”,這個組織就是為京東發展線下生鮮店做前期籌備工作,生鮮門店最早將于今年年底面世。
而在冷鏈物流方面,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享受京東自營生鮮配送,其中超過220個城市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京東方面表示,京東生鮮冷鏈日均倉庫訂單處理能力為100萬件,預計到2020年,隨著京東倉儲面積不斷擴展以及智慧物流技術的應用落地,京東生鮮冷鏈日均倉庫訂單處理能力將達到800萬件。目前,京東生鮮平臺合作的國內外供應商已經超過2000個。
巨頭主導游戲格局洗牌后或步入盈利時代
一邊是阿里、京東兩大派系你追我趕,另一邊則是中小玩家的苦苦掙扎、步履維艱。不久前傳出“死亡危機”的許鮮是很多中小生鮮電商命運的縮影。
公開資料顯示,許鮮2014年創辦于北京大學,后從學校走向社會,其模式為水果O2O——消費者通過許鮮APP訂購水果,預先付款,第二天自己選擇就近的配送點取貨,或支付5元至10元等待配送上門。
2014年和2015年,許鮮分別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和數千萬元A輪融資,此后業務覆蓋北京、上海、武漢、杭州、廊坊五個城市。然而,不久前,許鮮卻陷入一場系統崩潰的風波,由此外界猜測許鮮或許“命不久矣”。今年6月底,許鮮官網上所有線下提貨點均顯示為“裝修”或“即將開業”狀態,無法正常下單。許鮮及其創始人徐晗一直未發布公開聲明回應外界的猜測,只有許鮮官方微博賬號解釋稱以上情況為“暫時性業務調整”。但此后不久許鮮便被曝已進入清算環節。
在生鮮電商的發展史中,許鮮只是眾多犧牲者中的一個小兵,但許鮮們的命運正在警示創業者:前方巨頭出沒,入局須謹慎。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需要包括物流、金融、用戶運營在內的生態力量。同時,生鮮也是復購率最高、市場想象空間最大的品類,因此值得巨頭去做深度布局,而高“死亡率”也證明了生鮮電商絕對不會是小玩家的游戲。
隨著阿里巴巴等巨頭入局生鮮電商,生鮮市場格局逐漸明朗,形成了兩超多強的局面。兩超是指阿里與京東兩巨頭,多強則是代表了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每日優鮮等平臺,此外,還有諸多小的生鮮平臺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公開數據顯示,阿里系、京東系生鮮電商平臺以及包括本來生活、中糧我買網等重量級玩家,占據了當前生鮮電商行業75%以上的市場份額。
曹磊認為,生鮮電商行業目前已經進入最危險的洗牌淘汰階段,大量的資本玩家會陷入瓶頸,2018年將會成為生鮮電商轉虧為盈的黃金年代。曹磊預測,經歷去年的一輪洗牌后,活下來的企業有可能迎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長。
實際上,受政策大環境、用戶滲透率上升、模式確定、標準化程度提高、倉儲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以及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帶動下,2017年將是生鮮電商整個產業鏈開始成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