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新零售”概念的誕生似乎為大家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歸宿,尤其是那些已被逼到角落的線下零售商因此看到了絕地反擊的希望。
“新零售對線上零售而言,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而對線下零售而言,它是傳統模式的一種創新,對線下商店進行改造,立足于數字化、數據化、平臺化、智能化就有未來。”海航集團旗下全渠道新零售系統方案解決服務公司購信董事長陳鴻彬談道。
數字化是一切想象的基礎
事實上,從兩三年前開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已經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的管理和運營思維。隨之蔓延開來的便是一股“轉型”風。具體到零售行業,新一輪革命也是圍繞“數字化轉型”展開的。
被視為阿里新零售“一號工程”的盒馬鮮生是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范本。從公開信息來看,它以線下體驗店為基礎,并將之作為線上平臺盒馬APP的倉儲、分揀及配送中心,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來滿足周邊3公里范圍內消費者對生鮮食品采購、餐飲以及生活休閑的需求。消費者既可以在門店采購商品,也可以在APP下單,然后由盒馬鮮生與合作伙伴提供30分鐘送達服務。
不難發現,其核心是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線上線下融合。這也正迎合了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新網商峰會”上所言:“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標志是,要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每個企業都要走向數據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
另外一個例子是大型國有商貿流通產業集團百聯。為了推動傳統商業轉型升級,百聯制定了“互聯網+全渠道營銷”的戰略思路。百聯商圈門店通過植入科技元素探索跨界融合,包括推進車庫改造、Wi-Fi及室內導航、電子屏配置、餐飲娛樂信息化接口、POS收銀系統、網店定點自取點等門店數字化改造,并在旗下數十家門店啟用百聯通卡,打通線上線下會員體系。
可見,數字化是所謂的新零售業態與傳統商超最大的一個區別。但這種“數字化轉型”絕非僅僅是全新的店鋪形態、新穎的促銷手段這樣簡單。
傳統零售數字化轉型從哪兒著手?
在研究了傳統零售行業的痛點以及它與新零售之間的差距后,陳鴻彬給出一個結論:傳統零售的數字化轉型應該從六個方面著手,即全業態的融合、新技術的研發、高效供應鏈整理、會員的打通、支付的互聯以及物流的協同。
首先,傳統零售往往是多個門店多套系統并行,互不關聯、數據無法共享,造成運營復雜、管理壓力大。而解決方法就是建立數字一體化的云中臺,即把線下ERP系統和線上系統二合一,進行云化。
“未來,無人店是不是主流的解決方案,我們還不好下結論。但如果說‘無人’是一種體驗的話,那么‘有人’就更是一種體驗了。況且無人技術在當前還尚未成熟,沒有一套強大的云中臺系統做支撐,是無法跟智能前端相匹配的。”陳鴻彬向億邦動力網表示。
供應鏈方面,傳統零售是以生產商為核心,生產了多少,再通過各種渠道賣到消費者手里。但未來的零售供應鏈應該是協同模型,以消費者為中心,由消費者決定生產多少貨,下游驅動上游。而且高效的供應鏈一定是智能化的,比如SKU同步、庫存同步、價格同步等。
“此外,傳統零售孤立的會員體系也使得他們無法做到精準營銷。”陳鴻彬解釋道,“因為傳統門店的客戶是沒有畫像的,你不知道該給他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所以,線上線下、各渠道之間、各個門店之間要實現會員體系統的打通。你便利店的會員,走到你的精品商超時,應該讓他感受到一樣的認知和服務。”
在其看來,線下零售的“翻身”機會并不是去把電商的流量搶回來,而是要維護好自己固有的流量,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保證對店鋪運營、消費者、員工、資產與庫存、裝運貨物和收據,每個環節之間“信息互通”、處于“能夠看得見的管理”之中。
系統服務商怎樣適應新零售時代?
有了上述這些對傳統零售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作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購信也找到了自己在新零售時代的發展方向。
“去年,Amazon Go的出現給大家描繪了一個未來的零售場景,緊接著國內各種無人商店模型也開始出現。但當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前端的酷炫體驗時,也應該看到它背后是線下零售數字化轉型對IT技術以及整個后端系統支撐提出的更高要求。”陳鴻彬談到,商店要成為一個智能的前端、要有整體良好的體驗,沒有一個后端強大的中后臺解決方案是無法真正實現的。
因此,購信的定位是為線下零售門店(包括各類商超連鎖、便利店)提供智能商業全渠道系統(Retail Tech System,簡稱RTS)解決方案。通過整合和研發“全渠道新零售大中臺系統+智能商業零售終端+SaaS云服務+零售大數據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物流”的一體化云交易系統。
而作為海航集團下屬企業,目前購信已將自己的解決方案應用在了海航供銷大集的10萬家門店當中。“供銷大集是中國城鄉商品流通綜合服務運營商,提供線上、線下、物流、到家以及B2B服務平臺,包括線下市場終端零售平臺酷鋪、電商平臺大集商城、為終端便利店提供貨源及物流服務的B2B電商平臺掌合天下等。購信的整套系統將這些業務整合在一起,把原有成員企業相互分離、信息不共享的局面徹底打通,使之實現統一的數字化管理。”陳鴻彬解釋道。
“集團內部的這種合作算是我們前期的摸索、打磨,接下來我們會開始更多的市場化運作。而且,我們很明確的一點是,未來還要從系統服務上升到參與門店運營。而有了與供銷大集的成功合作基礎,我們會更有底氣。”
來源:億邦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