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店未來將呈現碎片化部署,高度智能化,同時有明顯的場景化特征。運營模式將是多模式并存的平臺化經營,商品供應能力、硬件或軟件技術能力、點位能力和運營能力將是平臺運營的基礎。無人店將會在終端重構、供應鏈結構調整、滲透的深度等方面給零售業帶來變革,未來2-3年大家一定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市場。
無人店是真風口而不是偽風口
無人便利店近期火爆,也引發爭論,自動售貨行業分會從數據的角度分析這是一件靠譜的事情。
協會的國內自動售貨機行業數據,11年之后自動售貨機保有量和銷售臺數快速增長。2012至2016年間,國內自動售貨機保有量翻了近4倍,年平均增長率在25%以上,并仍保持上升態勢。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2017全年預計銷量保守將達到12萬臺,而且自動售貨機功能正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現有統計已經有二十個大類幾十個小類的自動售貨機,可以售賣商品愈發多樣化。因此從這個數據上看,無人便利店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自動售貨機作為無人店領域的一個分支,這個業態發展一定程度上從微觀層面反映出了未來的無人店市場。
使用自助售貨人群也在發生顯著變化,2011年之前不太受大眾認可,年齡段比較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18-25歲的區間。2011年之后很快使用人群開始發生變化,基本18-45歲成為主要使用群體。并且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支付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這部分人群更容易接受新興事物,協會最新統計目前自動售貨機使用人群寬度已經為12-72歲,涵蓋最主要消費群體,也能說明目前消費者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消費者現在時間碎片化,零售要逐步適應這種變化。同時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精明,并且對于便捷、高效、經濟的追求不斷提升。在高度碎片化時代,零售如果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自身服務的碎片化是一種必然。通過親自到繽果盒子試點參觀走訪,發現其購物體驗也得到了消費者認可,特別是在晚上大型商超關門后,家門口的無人店是一個很好的購買渠道。
協會判斷未來兩到三年無人店跑出一個合適的路徑,絕對不是一個偽風口而是真風口。碎片化和強體驗是無人店的兩個優勢,但這個“強體驗”不同于傳統的消費體驗,類似海底撈似的服務等,而是快和方便。
消費者碎片化的消費行為決定了零售業需要打破傳統適應碎片化的場景。零售業需要離消費者更“近”。消費者對于體驗的要求也決定了零售業誰能最高效率的滿足消費需求,誰就能生存和發展。
無人店的出現也會對整個零售業尤其是零售業的終端產生重大影響,便利店超市都在推出新服務的內容,都是在做終端的升級。未來無人化和少人化是零售的一個趨勢。便利店未來可能會存在三種形態,有人店、有人無人結合店、純無人店。
目前解決方案:
1、基于RFID方案,典型代表企業繽果盒子、螞蟻盒子、思貓等。
2、人工視覺(機器視覺),典型企業代表深蘭科技,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發力的企業也比較多。
3、自動售貨機群組化部署,典型企業代表F5,近兩年興起,自動售貨機從單一功能向多功能群組化轉變。
4、距離感應技術,典型企業代表北京富雷,產品已經可以初步達到商用水平。
5、重量感應型,目前有研發企業,但是還沒有做到成熟商用。
6、混合型:把上述若干種技術混合。
特性和未來發展路徑
特性:
1、碎片化的部署:碎片化程度很高,屬地化特征很強,每一個地區可能會出來一個優秀的無人店企業,部署需要本地資源搭配,也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
2、高度智能化:智能化程度比一般零售店更好,管理和供應鏈也需要智能化支撐。
3、場景化:基于用戶需求,無人店也將提供更好的消費場景,未來社區一定會成為無人店的主戰場和重要爭奪點。
運營:未來無人店企業都是平臺化的,多模式并存
自營模式:直接投資并全程參與無人店業務經營管理。
加盟模式:具備較強能力企業,通過授權合作等方式輸出優勢能力,吸引合作伙伴來開展無人店業務。
委托經營:有些公司有點位有機器但是沒有精力去運營,因此委托專業化運營公司或者具備相應能力的第三方公司開展業務,分享收益。
混合模式:上述三種模式中一種以上模式的混合。
運營的基礎是能力輸出,未來的企業一定具備下列能力中的至少一種:
1、商品供應能力:具備較強的商品供應能力,全域或區域供應。
2、硬件或軟件技術:掌握上游軟件技術或硬件制造領域能力。
3、點位能力:有點位開發能力,其中可能有一些物業企業可能參與進來。
4、運營能力:門店需要人管,比如目前的自動售貨機領域,有的公司一人可以管五十臺,有的一人只能管十臺,如果小型企業自身運營能力跟不上可能就會選擇外包運營。
無人店的價值: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化進行賦能,實現每一個消費者可識別、可洞察、可觸達、可服務。
線下智能零售終端:高度信息化之后,上游的產品企業會比較關注,更愿意直接接觸消費者,無人店提供了這種渠道。無人店是有多種身份,可以發展延伸業務。
線下流量來源:電商流量需要燒錢,獲取交易流量成本高,無人店開店成本比傳統零售更低,基于場景的獲客成本也更低。
場景化增值業務端口:無人店可以附加增值服務,比如廣告,社區電商之類,想象空間很大。店在線下會成為很有價值的東西。
無人店同時還是消費黏連點、商品便捷服務窗口。
未來對零售業影響
終端重構:主要是零售小業態領域,不會太大,中國大概有700-800萬夫妻老婆店,未來無人店主要替代這種店。
供應鏈結構調整:商品直供可以使品牌商(比如化妝品公司)自己部署無人店接觸消費者,未來零售產業鏈可能會很短。
滲透的深度:零售服務會隨時在消費者身邊,不僅體現在獲取服務的距離上,也體現在商品及場景上,未來零售商可能比消費者更了解他自己未來零售的競爭對手可能會是各種各樣的企業,比如現在有基于快遞柜做智能售貨,本來兩者就有內部相關性,跨界進來的企業會非常多,零售業未來可能都無法判斷自己將要面對什么樣的對手。
提問環節:
1、預計無人便利店能否盈利?
目前盈利是沒有問題的,無人店最重要就是租金和硬件成本,而收入不只是貨品收入,還可以容納增值服務,未來收益能力很強,基本貨品收入基本就能讓其生存了。
2、自動售貨機盈利情況如何?
目前情況是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分層十分明顯,從實際一線調研反饋信息來看,通常50臺以內的小企業盈利能力很強,因為這種企業通常通過關系獲取點位,租金成本很低,因此盈利情況比較好。但針對大型企業,獲取點則需要通過招標等各種公開方式獲取,成本會有所提高。
此外招聘人員、購買大型車輛等都會間接提升相關企業成本。當然有規模的企業也會獲得一些由規模帶來的額外的收入,但總的來看,包袱還是比較重,再加上和地方上運營商的競爭,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傾向于開展更輕的加盟模式業務的原因。小運營企業經營比較靈活,業務調整起來快,也容易能得到地方各種性質的支持,運營商在經營過程中時間久了,和上游企業業務人員熟悉后,對于供應鏈的控制能力相應也會增長,這是自販機行業普遍的一個現象。
平均35-40%的毛利率,點位好的地方,一臺設備銷售額甚至可以達到幾十萬。盈利能力應該來講還是非常可觀的。現有的自動售貨機部署的區域主要仍集中于廠礦、學校、佳通樞紐等場所,對點位的依賴度仍然比較高,這一定程度與自動售貨機銷售的商品深度和寬度有關。但最近一兩年正在發變化,大家也因此可能能在更多時候、在公共場所看到不同類型的設備。
3、RFID、人工視覺、重力感應等方向未來更看好哪一個,RFID成本會不會對無人店發展造成影響?
目前除自動售貨機以外其他方案都沒有大規模商用部署過,沒法說哪種更好。RFID技術存在時間很長,成本來講量上來之后是可控的,RFID芯片成本目前由企業稱可以控制到大概3毛錢左右,批量可以更低。
視覺技術目前是行業比較尖端技術,目前還有一些問題還沒很好的解決,初步可以應用了,未來可能幾種疊加更是一個趨勢,這對于提高識別率至觀重要,未來無人店形態非常多樣化,會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加進來。
來源:聰聰說零售
上一篇 無人貨架百團大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