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零售業的三次革命,從實體零售大規模引進IT信息技術、到電子商務時代,互聯網帶動新電子商務、再到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零售業的改變都和時代的進步發展緊密相關。
店家百貨柜臺商:百貨店商品流通主渠道——供給導向經營
在改革開放之前,百貨店作為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承擔著生活物資分配的職能,其管理制度更加接近于行政機關而不是現代企業,經營導向則以供給導向而不是需求導向為主。
改革開放前10年,國家對傳統零售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家大力發展集體、個體商業,允許工業自銷,打破了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引入了市場機制,增強了市場活力。但是這個時期,我國零售業幾乎未對任何外商開放。
連鎖合資圈地忙:零售業擴張勢頭迅猛——合資連鎖商超紛紛出現
1992年7月,國務院首先允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和5個經濟特區各試辦1至2個中外合資或合作經營的零售企業。1995年10月,國務院進一步批準在北京試辦2家中外合資的連鎖商店。各地方政府以各種形式越權批準了若干中外合資零售企業。在此期間,在商業領域引進資金達20億美元,外資零售企業超過300家,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業的70%、排名前10名巨頭的半數以上進入中國,擴張勢頭迅猛。
開放變革催網購:零售業全面開放——保護競爭走向全面競爭
2004年12月27日,中國上海。在一個月前,在中國政府解除了對外國商店的一項禁令之后,日本大型便利連鎖店FamilyMart在上海開設了首家連鎖便利店。
2004年,我國零售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取消對外企業在股權、地域以及數量上的限制,中國零售業從有保護的競爭階段走向全面競爭階段。
改革開放的第三個10年期間,電商也開始出現,1999年,阿里巴巴一家企業對企業的網上貿易市場平臺由馬云創辦。網絡購物其后幾年規模增長迅速,包括以1 號店、天貓超市、蘇寧易購、京東到家等為代表的網上超市也迅速崛起。
創新獨秀望東方:零售業態百花齊放——數字化業務領先全球
2018年5月4日,寧夏首家智能無人超市,刷臉進門,服務便捷,為就近市民24小時便捷服務。
縱觀中國零售業近10年來的發展,國內零售業早已跳出傳統零售和電子商務二元對立的階段,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新型的零售業態層出不窮,“智慧零售”、“新零售”、“無界零售”等新思潮爭相斗艷,自動支付、圖像識別、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新科技輪番襲來,中國零售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來源:環球網 記者 徐娜
下一篇 新零售如何運作?核心在于“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