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這些經濟關鍵詞,點綴著過去,展望著未來。
2017年,是新零售的元年。
這一年,ATJ(阿里、騰訊、京東)帶著一大撥隊伍加入線下零售戰局,以自建、收購、戰略合作等多種方式介入線下實體零售;這一年,蘇寧、永輝等線下零售龍頭擴張提速;這一年,盒馬鮮生、超級物種、小米之家等現象級新物種風起云涌。
新業態速變、新物種迭生,讓零售業這個古老的行業一夜間煥發了活力。
優質線下零售品牌將迎來估值井噴
2017年12月11日晚間,永輝超市(601933.SH)公告稱,騰訊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公司5%股份;此外,騰訊擬對永輝超市控股子公司、超級物種的孵化主體永輝云創科技有限公司“云創”進行增資,取得云創增資后15%的股權。
一時間,輿論驚呼,阿里和騰訊這兩家互聯網巨頭從來就沒有“相忘于江湖”,這一次又在新零售領域相遇。
一直以來,新零售主要是阿里與京東兩軍對壘。兩大零售巨頭主演的“貓狗大戰”從電商時代延續到新零售時代。
目前,阿里僅在A股市場就牽手蘇寧云商、三江購物、新華都3家上市公司;而京東的戰略合作方,沃爾瑪、永輝超市、1號店,無一不是有著強大供應鏈的實力派。
《中國經濟周刊》梳理發現,除去ATJ等巨頭在新零售領域的重金布局,已有超過50個新零售初創項目(主要是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貨架)獲得融資,超過30家VC/PE入局其中,總融資額超過5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始大規模向線下滲透,線上線下的融合開始從資本性融合向業務性融合邁入。實體商業的價值更加凸顯,優質的線下零售品牌將迎來估值井噴,回歸價值之源。
百度風投CEO劉維稱:“新零售最終是個效率的問題,非常個性化的體驗如何精準地服務到愿意為體驗付出溢價的人?非常個性化的極致體驗怎么在復制中不走樣?(我認為)AI會是新零售的核心能力。”
新零售創造新物種
既然加入戰局,必然要有利器。新物種成為巨頭布局新零售的最佳武器,其中以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為代表。
一般人很難用一個確切的概念來描述盒馬鮮生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店。按照官方的說法,盒馬鮮生是超市+餐飲+物流+APP的復合功能體。“盒馬鮮生其實是一個‘四不像’的業態,它既不是超市,也不是便利店,同時更不是餐飲店或菜市場。”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如此解讀。
據盒馬鮮生工作人員透露,盒馬用戶的線上訂單占比超過50%,營業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鋪更是可以達到70%,而且線上用戶轉化率高達35%。盒馬鮮生的新零售商業模式已經成型。
與盒馬鮮生對標的超級物種,作為永輝今年的一大新零售創新業態,同樣引來業內極大關注。
巨頭們探索新業態,創業公司們則押注無人零售,無人貨架、無人智慧便利店、社區O2O便利店等零售新物種如百舸爭流般登場。
新零售的下一站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7年我國新零售商店交易規模將達389.4億元,到2022年將至1.8萬億元,復合增長率將達115.27%。
如今,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已經落地,并且著手進行產品復制和市場擴張;果小美的毛利潤達到30%;繽果盒子的投放密度和效率也在穩步提升。
比拼了一年的融資速度后,只玩概念、不懂技術的跟風者逐漸出局,賽道日益清晰。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需要包括供應鏈、平臺、大數據、物流等在內的生態力量。此外,生鮮也是復購率最高、市場想象空間最大的品類,值得巨頭去做深度布局。但同時,生鮮電商的高“死亡率”也證明了這絕對不是小玩家能隨意參與的游戲。
業內人士認為,智慧零售、無界零售、前置倉、全渠道等新詞都屬于新零售的化身,但無論新零售如何演變,其本質還是用技術改造零售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前幾年線下實體店在電商的沖擊下沉沉浮浮,現在的電商則面臨著流量見頂的考驗。2016年全年,阿里電商的新增用戶數量首次未達千萬,預示著流量紅利時代結束,線上獲取流量變得越來越難。
小村資本董事長馮華偉認為:“移動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結束,線下流量重新回歸視野。新零售的一些業態是對線下流量的開發、變現。風口的形成是商業進化的產物,它會和傳統的商業及產業結合并相互滲透,構成新商業生態基礎的一部分。”
馬云在云棲大會上表示,未來10年甚至是20年,新零售將取代電商這一概念。可以預見的是,新零售這把火將不只點燃2017年,還將持續燃燒。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下一篇 社區新零售還有哪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