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甚至辦公室無人貨架融資消息鋪天蓋地,然而,無人店并不會僅憑資本加持就可以迅速成燎原之勢。
無人便利店是新零售嗎?不得而知,甚至新零售到底是什么也沒有一個結論。剛剛結束的2017阿里云棲大會上馬云說到:“所有能定義清楚的東西都不是未來。”無人便利店有沒有未來?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何讓這個風口不只是曇花一現,值得思考。
無人便利店從出現就成為業界廣泛爭論的焦點,質疑與支持的聲音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有人認為無人只是一個噱頭,不過是零售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無人沒有溫度,不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無人超市是未來零售超市的一個發展趨勢,但目前還不太可能取代傳統零售超市。”中國社科院營銷領域研究員劉彥平表示。
9月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無人值守商店是商貿流通領域從需求側的角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嘗試,也是當前我國零售業創新轉型的主要動力。據悉,這是國家部委首次明確支持“無人”零售業態發展。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在繽果盒子發布會上表示,現在無人便利店是補充,未來一定是主流。
想要成為用戶的首選,就必須為用戶帶來顯著的價值和好處,換句話說無人便利店自詡貼近消費者的“便利性”是否真正達到了,在解決用戶的痛點前必須先解決無人便利店自身痛點。
技術難
“沒有技術就沒有商業。”馬云在2017阿里云棲會上說。技術是無人便利店持久走下去要過的第一關。當技術普及運用之后,成本才會降下來。
RFID目前是無人便利店首選的解決方案。不久前有新聞報道廣東無人超市疑似被盜,警方伏擊抓到幾名撕掉商品包裝上RFID標簽的男青年,也就是說,RFID技術存在漏洞。盡管RFID的局限性很大,但是短期內應該不會退出,即便有了新的方案出現,也無法徹底杜絕偷盜行為的出現。
陳子林在會上所說的及時高效地發現偷盜行為,是人工無法達到的高效,但這里的偷盜是所謂的無意識偷盜行為,有意識的偷盜是無法預防的,但不得不說“無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意偷盜的概率。
在9月28日繽果盒子北京舉辦的品牌戰略發布會上,發布了“小范FAN AI”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圖像識別技術加入到無人零售中,達到數據精確高效收集。會上也演示了“小范FAN AI”的結賬功能,但目前還無法100%保證精準結算。
隨著技術以及征信體系日臻完善,通過技術手段來限制偷盜,在防損方面達到最大化的限制。此外技術能否使購物更加便捷化,目前看無人便利店的技術難以支撐顧客要求的購物體驗感,部分消費者就曾表示黑科技這些東西自己不懂,所以沒有去無人店里嘗試過。
盈利難
無人便利店技術的支撐是否可靠暫且放一邊,即使技術本身已經沒問題,也要考慮成本,在成本達到可以鋪開的情況下,價格是否有與傳統零售店競爭的空間?
傳統便利店,諸如7-11、羅森,一直都是以毛利和剛需雙高的鮮食為主要盈利商品,而無人便利店目前在面積上無法滿足顧客對于這些商品的需求,毛利自然提不上去。SKU做標準化還是差異化,如果在沒有生鮮和鮮食的基礎上也做不到商品差異化,利潤空間會十分有限。
有消費者表示,“無人便利店的商品數量很少,不是很方便,所以一般只有急需的時候才會選擇進來購物,大多時還是會去超市或傳統便利店。”在SKU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是否會選擇將價格降低從而與傳統便利店競爭。
以繽果盒子為例,陳子林日前接收采訪時曾提到,一個繽果盒子日銷售額達到300元時就可以做到盈虧平衡,到2000元的時候可以5個月回本。一些關于無人店的相關數據表面上看很可觀,但是其中的未知成本實際上還有很多,盈利能力有局限性。
除去與一般傳統便利店相同的支出,無人便利店還有額外技術、損耗、補貨成本,所以必須算一筆帳——租金與人工的開支能否彌補多出來的其他支出,無人便利店能不能廣泛盈利還有待商榷。
落地難
就目前無人便利店的開店數量,足以證明無人店落地并沒有設想得那么簡單,目前還沒有一家能夠快速鋪開。事實上,無人便利店不僅沒有達到當初計劃的數量,現在對外公布的數據的正確性也是被質疑的。
現在無人便利店大多以“盒子”方式存在,地址上怎么選擇,為解決購物最后一公里,開在郊野的話,安保和客流量無法保證。而消費者一般時間都在社區,無人店要保證“便利性”就必須進社區,但進社區也有一定困難。
一方面進社區的競爭力在哪里?想搶一塊社區大蛋糕并不簡單。除了傳統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社區生鮮店都已在社區摸爬滾打多年,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商品和服務,還有成熟的經營管理經驗與理念,撬動這塊石頭不僅需要無人店的技術支撐,還需要專業的經營團隊在背后管理。無人店不能為了無人化而無人化,后臺維護與供應鏈要跟得上,否則就會出現補貨不及時。
另一方面,在與物業協商成功的前提下,還需要考慮C端的復雜性,有些社區居民對無人店并不買賬。另外,天氣、溫度、燈光、污染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前就有某無人便利店因為溫度問題撤走。
來源:龍商網 劉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