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O2O將在2016年全面啟動重模式。2015年是全行業o2o的狂歡,到了2016年,社區O2O這個市場依然是眾多企業轉型和創業者所追逐的藍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眾多創業者的實踐,經歷了跌宕起伏,2015年很多死掉的企業也給了我我們很多的教訓。
原因有很多種,比如所做的是低頻、非剛需領域;比如只專注于某一垂直領域、而該領域巨頭已經形成或競爭激烈等等。但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本原因就是:均為輕模式,大部分錢都花在補貼上而不是提高服務質量上,用戶黏性低,錢燒完了就沒有然后了。
無論是O2O,還是社區O2O都在走向成熟,而行業本質慢慢的顯露了出來,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和觀察我們發現O2O其實是一個重應用的模式,所以我們看到一些所謂的整合型O2O平臺無論是綜合的還是垂直的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能活下來的不是拿了好幾輪融資的就是有實體業務來做支撐的。春節前我也看到了一些拿到資本的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重”。重應用,重線下,重服務,重體驗,也許社區O2O并不是適合野蠻擴張。
其實社區O2O說到底無非是關注兩個問題: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要想保證這兩樣,只能從“重”,不能從“輕”。從以商品配送為切入點的企業來看,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開始自采商品、自建倉儲、自有配送,而不是簡單的和小賣店合作,很多線下的工作還需要平臺自身來完成。當然能否實現盈利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像美團、百度外賣都在變“重”,自建物流。輕模式雖然可以實現短期內的迅速擴張,但卻給后期的運營和用戶的沉淀埋下了缺陷:
首先時間無法保證,如果沒有自己的配送團隊而僅僅依靠眾包模式或者商家自己配送,很難達到承諾的1小時或2小時送達,因此物流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如果僅僅是與便利店簡單的合作,用戶下單的成本,采購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庫存信息不對稱,產品質量和售后無法保證,所以倉儲和自采根據平臺的定位與規模也是需要考慮的;
最后,如果僅僅是依靠補貼來獲取商家和吸引新用戶,這種方式其實效果并不理想,其實對于社區里的便利店來講他的客戶群是穩定的,并不需要這個線上的平臺來做引流,除非能帶來其他社區的用戶資源,但這個可能性不大,每個社區基本都有便利店,產品也都一樣,所以很難將客戶引流過來,這樣一來便利店老板本身就沒有動力去做平臺的推廣了,補貼只是短期的一種營銷手段,而不是長期的運營方式。
所以綜上所述,單純的輕平臺是不可行的,“重”才是出路,所以圍繞著商品來做社區經濟的,配送團隊、自建倉儲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坎兒。在2016年京東年會上,劉強東指出建立“三張大網”,第一張大網是最常見的B2C的網絡,倉配一體化的,B2C模式。第二張大網是以大家電為核心的大件送貨倉,而第三張大網是生鮮的冷藏冷凍的倉配一體化網絡,這里面有幾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倉配一體化,有倉,還要有自己的配送能力,冷藏冷凍都要有;第二個是B2C網絡,要送到每個家庭,服務于每個消費者,而不是針對哪個門店或者是哪個代理商。
而對于服務來說,線下就更重要了,安全,便捷,質量上的把控,是平臺最大的價值體現。商品需要倉儲、配送,那么服務呢,當然需要質量了。去年死了很多洗車、按摩等等一系列的上門服務,從切入點上來說無疑都是存在用戶需求的,市場空間也不小,然而為何失敗呢?究其原因,除了補貼燒錢以外其并沒有真正能夠吸引用戶的點。洗車也是需要專業度的,家門口與洗車房還是有區別的;按摩的核心是人,雖然人到了家里,但安全出現了問題。服務體驗的好壞除了人以外,物理空間上也起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服務比商品更難做,更難標準化。所以,以一個輕平臺做服務無疑是很難走的遠的,而那些有服務基礎的企業反而做的更好,像e袋洗,本身有榮昌洗衣的基礎,58到家、阿姨幫也都是自己的保潔人員,單純的整合是沒有價值的。
其實對于社區O2O更多的創業者是奔著綜合服務平臺來做的,而綜合服務平臺商品和服務都會涉及到。其實綜上所述,社區O2O綜合服務平臺也以“重”的趨勢為主,最早的做法是“整合”。能整合多少就整合多少,而經過驗證是不可行的,除了整合以外還需要“落地”。所謂的落地也就是“重”模式,主要體現在社區服務中心的建立,社區管家的建立,社區智能設備的建立等等這些方面。投入加大了,社區服務的基礎設施在加強,行業壁壘在加強。平臺除了自己提供服務以外,另外一個價值體現就是服務體系的建立,對合作商服務的監控。“重”的另一種體現就是社區里必須要有運營人員,也就是管家,這是對服務和品牌的最好詮釋,是與客戶建立粘性和信任的必經之路,所以今年我們也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社區服務店出現在小區里。
社區O2O注定是一個“重”模式的行業,怕投入小,擴張慢,太苦逼的想法是很難做起來的,臟活累活是是社區O2O的最大特點。其實社區O2O這個行業沒有那么高深,也沒有那么高大上,他就是社區里的生意,社區經濟,一個社區一個社區的做。這個行業最大的吸引點就在于可挖掘的價值空間非常的大,只要在社區里站穩那么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是無法想象的,而最后一百米的物流、服務、商業在以社區為中心的帶動下,必將產生無限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