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號消息,聯想控股宣布以數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 “酒便利”,完成了后者的 B 輪融資。聯想控股現代農業與食品部責任董事朱擁華出任酒便利項目董事。
傳統的大商超有很好的質量背書和寬泛的 SKU 選擇,但對用戶來講需要驅車前往數公里之外才能買到好酒;街邊的煙酒店的問題是 SKU 較少、質量沒有品牌背書不好確定;而酒類 B2C 電商的物流時效不好保證,對企業來講物流成本過高也是一大困擾。
以上是酒水這個傳統行業的痛點與問題,同時全國酒類消費市場已超萬億(以白酒和啤酒最多,分別為 5259 億、4308 億),以一個能切實解決某問題的角度切入便有可為。
酒便利是一家酒水直營連鎖企業,依托于門店、配送站的實體經營,結合呼叫中心及 Web、APP 端的線上渠道,針對用戶的即時性購酒需求,提供 20 分鐘送達(河南 4 城 + 北京五環內)的 O2O 服務。
20 分鐘送達是其服務的亮點。對酒便利而言,門店銷售人員就是配送員,每個門店配備 1 個店長和 4 名店員,配送站則配有 5 名可以承擔配送工作的人員,平均每單配送成本 8-12 元。依托輻射 3 公里范圍的門店和配送站,酒便利的 20 分鐘送達成功率在北京市 85%,在河南是 96%。目前北京五環內皆可免費送貨,但配送人員在發現距離超過 3 公里后會告知用戶無法 20 分鐘送達。
目前酒便利的線上與線下訂單各自對半,線上日均 5000 余單,其中北京 1000+、河南 4000+,兩地客單價分別為 150 元、400 元左右。公司總經理沈麗波告訴 36 氪,河南市場已經開始盈利。
酒便利主打的兩個場景是飯店聚會飲酒和家庭飲酒,其中河南市場 45%的訂單都來自用戶在飯店聚餐時所點,這個數字在北京市 20%-30%。其面向的用戶是經常喝酒的商務人士以及深度飲酒愛好者,黏性較強。酒便利已有 55 萬消費過的會員(河南 45 萬,北京 10 萬),其中每月產生消費的用戶占 60%,所有會員平均每月下單 2.7 次。
由于酒這個品類極為標準化,酒便利幾乎沒有退貨和質量問題。
供應鏈方面,酒便利的商品一半采購自酒廠,一半采購自酒廠指定的區域代理,以此保證品質和價格。同時該公司在北京和河南分別建有一個 2000 余㎡的倉庫,承擔貼防偽標簽和分貨的功能。倉庫只存放應急庫存和供應商代銷庫存,暢銷商品平均庫存周轉率 5-7 天,整體而言是 30-40 天。
在末端,每家門店平均 2 天補一次貨,由酒便利自購的十幾輛貨車禁行城配。其門店多為 60㎡-80㎡,大概能存儲 40-50 萬元貨值的商品,開店啟動成本在 80-120 萬元。
沈麗波表示物流成本只占公司運營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主要成本在于門店租金和人力成本,占商品收入的 50%,而其毛利率在 17%-22%之間。
酒便利的盈利方式并不需要講故事,符合零售商賺取買入賣出差價的模型,用 20 分鐘送達作為增值服務賺錢。沈麗波告訴 36 氪,未來希望 70%的實體都設置成配送站,20%為門店,10%為體驗店。
不過,未來怎么引導用戶到線上下單是個問題。河南用戶對移動端消費的習慣還不明顯,酒便利在河南只有 20%的訂單是通過 APP 完成,剩下 80%都是線下訂單和電話呼叫訂單。北京目前通過 APP 下單的比例是 30%。沈麗波告訴 36 氪,短期內會通過線上價格略低于線下(每罐啤酒 2 毛錢左右)的方式吸引用戶到線上下單。長期來看就要考驗其服務體驗以及用戶是否存在這個需求了。
團隊方面,酒便利創始人王雪軍人出身,三位合伙人在 90年 代末期便開始合伙做生意。該公司曾在 2015年 獲得光大證券的數千萬元 A 輪融資。
聯想控股一直不乏對傳統行業的投資和布局,其圍繞消費升級類布局主要集中在兩個行業——酒和水果生鮮,后者最為人熟知的是佳沃集團(也有做獼猴桃酒和藍莓酒),而在酒便利之前也投了不少酒類公司。包括:
早在 2011年 聯想便以 1.3 億元收購湖南武陵 39%的股權,隨后 10 億元全資收購河北乾隆醉酒業有限公司。君聯資本入股迎駕貢酒 6%。聯想控股酒業公司超 4 億元收購武陵酒,以 4 億元全資收購孔府家,后豐聯酒業收購安徽文王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聯想控股酒業投資總共超過 20 億元,但以上幾筆投資都是 2013年 以前的事了。另外,聯想此前投資的酒類企業多為生產制造方,而酒便利理論上可以成為這些產品的銷售渠道,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閉環。
酒便利創建于 2010年,在河南起家,其實其直接對標的是離用戶最近的煙酒店,也可將其理解為升級版的酒水零售店,提供 600 余種 SKU(煙酒店只有幾十種)和 20 分鐘配送上門服務。目前酒便利在河南 4 個城市擁有近 90 家門店,2014年 底進入北京市場,至今已有 80 家(其中 42 家門店 +38 個配送站)。